胰岛素的分类
胰岛素的分类
可按来源、作用时间、制剂类型等不同进行分类。
一、 根据来源分类
动物胰岛素
动物胰岛素是第一代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胰岛素,是从猪、牛等动物的胰腺中分离并纯化的胰岛素,目前临床常用的 普通胰岛素(胰岛素注射液) 即为猪胰岛素。因为动物胰岛素的生物结构与人胰岛素存在一定的差别,注射体内后可能产生免疫反应,使得胰岛素的降糖功效下降,还有少数患者出现皮肤过敏等。目前较少作为常规降糖药物皮下使用,多于静脉使用短期降糖。 包括猪胰岛素和牛胰岛素。从猪和牛的胰腺中提取,两者药效相同,但与人胰岛素相比,猪胰岛素中有1个氨基酸不同,牛胰岛素中有3个氨基酸不同,因而存在一定的免疫原性,可能在人体内产生抗体而导致过敏反应。
- 人胰岛素分子量为 5808,是一种小分子的蛋白质,是由胰腺胰岛的 B 细胞分泌的激素物质,由 A、B 两条氨基酸肽链组成,A 链有 21 个氨基酸,B 链有 30 个氨基酸,A、B 两链之间有两处以二硫键连接。
- 猪胰岛素与人胰岛素结构类似,仅有 1 个氨基酸不同,即将人胰岛素 B30 位上的苏氨酸换成了丙氨酸。
- 牛胰岛素与人胰岛素有 3 个氨基酸不同,首先是将人胰岛素 B30 位上的苏氨酸换成了丙氨酸,除此之外还将 A8 位上的苏氨酸和 A10 位上的异亮氨酸换成了丙氨酸和缬氨酸。
重组人胰岛素
重组人胰岛素利用重组生物技术合成的第二代胰岛素,其结构与人胰岛素成分完全相同,注射后全身免疫反应、局部过敏反应等的发生率均较动物胰岛素显著减少、降糖效率提高,是目前常用的皮下注射胰岛素种类。
半合成人胰岛素
人胰岛素是以猪胰岛素为原料,经过酶修饰后得到的人胰岛素,将猪胰岛素第 30 位丙氨酸,置换成与人胰岛素相同的苏氨酸,即为半合成人胰岛素。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包括人胰岛素 crb 、人胰岛素 prb、人胰岛素 pyr,是通过重组 DNA 技术,利用经过基因修饰的细菌产生的人胰岛素,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的高纯度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其氨基酸排列顺序及生物活性与人体本身的胰岛素完全相同。
胰岛素类似物
胰岛素类似物是利用基因工程重组 DNA 技术生产的第三代胰岛素,通过对人胰岛素的肽链进行修饰改变胰岛素的理化和生物学特征,可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和作用,使胰岛素起效时间发生改变,达到长效和速效的目的,它们具有与普通胰岛素不同的结构、理化性质和药动学特征。其优点在于起效迅速,低血糖风险小,注射时间灵活等。目前常用的 超短效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谷赖胰岛素) 和 超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德谷胰岛素) 均为胰岛素类似物。
加入添加剂处理后的胰岛素制剂
为了延长胰岛素的作用时间,通常将胰岛素制成混悬液。其中一种是将蛋白质与胰岛素制成混合物后,使胰岛素在体内能够缓慢释放,例如 精蛋白锌胰岛素,其中精蛋白含量高于胰岛素,以及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其中含有等分子量的胰岛素和精蛋白。
另一种方法是对胰岛素粒子大小进行修饰,以延长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各种”胰岛素锌混悬液“就属于这种类型。
二、 根据作用时间分类
预混胰岛素
指含有两种胰岛素的混合物,可同时具有短效和长效胰岛素的作用。其优点是使用方便,注射次数相对少,缺点是由于是预混,只有有限的混合方案,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混合要求难以达到。
超长效胰岛素
包括 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德谷胰岛素,皮下注射起效时间为1.5小时,作用可平稳保持24小时左右,更适合于基础胰岛素治疗,不易发生夜间低血糖,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亦较少。
长效胰岛素
即 精蛋白锌胰岛素(动物来源)。皮下注射3~4小时起效,12~20小时达峰,作用维持24~26小时。其缺点是吸收不稳定,导致药效亦不稳定,目前已很少应用。
中效胰岛素
又称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后缓慢吸收,平均1.5小时起效,4~12小时达峰,作用持续时间18~24小时,致低血糖的风险较短效胰岛素小。中效胰岛素常用于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中睡前给药,以控制夜间和清晨空腹血糖。
短效胰岛素
包括动物来源的 普通胰岛素 和 重组人胰岛素,是唯一可以静脉注射的胰岛素。皮下注射30分钟起效,2~4小时达峰,作用持续6~8小时。短效胰岛素一般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
超短效胰岛素
又叫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包括 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谷赖胰岛素,皮下注射起效时间10~20分钟,最大作用时间为注射后1~3小时,作用持续3~5小时,和正规胰岛素相比,它更符合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餐前注射吸收迅速,达峰时间短,能更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
三、 根据制剂类型分类
注射制剂
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的传统治疗方法。临床研究表明,传统胰岛素注射制剂降血糖效果明显,但由于释药稳定性差,低血糖事件较多。因此,为严格控制高血糖提供更加合理、有效和安全的胰岛素新注射制剂成为了当前研究重点。
(1)超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后一般10~20分钟内起效,30~60分钟达峰,作用持续2~4小时,需要在餐前立即皮下注射。其起效时间迅速,皮下注射后10~15min起效,作用达峰时间为1~2h,持续时间为4~6h,需要在餐前立即皮下注射。
代表药物:
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锐 )、赖脯胰岛素注射液(优泌乐、速秀霖)、谷赖胰岛素注射液(艾倍得)等,餐前即刻给药。
(2)速效(短效)胰岛素(RI):皮下注射后约30分钟开始起效,1~3小时达到最大作用,作用持续6~8小时,需要在餐前 30min 皮下注射。皮下注射后20~30min起效,作用达峰时间为2~4h,作用持续时间为5~8h,需要在餐前30min皮下注射。
代表药物:
动物胰岛素:胰岛素注射液注射液(万苏林R);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R)、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泌林R)、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甘舒霖R、重和林R、优思灵R),以R为后缀的皆为短效胰岛素,宜餐前半小时给药。
(3)中效胰岛素(NPH):皮下注射后约1.5小时起效,4~12小时达到最大作用,作用时间可持续18~24小时。 皮下注射后2.5~3h起效,作用达峰时间为5~7h,作用持续时间为13~16h。
代表药物:
动物胰岛素: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NPH,万苏林);人胰岛素: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N);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泌林N)、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重和林N、优思灵N)、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甘舒霖N);慢胰岛素锌混悬液,以N为后缀的皆为中效胰岛素,一般晚上睡前给药。
(4)长效胰岛素(PZI):2.5~3小时内起效,吸收更慢,作用时间更长,几乎无明显的峰值,作用时间持持续24~30小时,2~3天达稳态。皮下注射后3~4h起效,无峰值,作用持续时间为24h甚至可达30h。
代表药物:
动物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PZI)、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30R)(万苏林30R);特慢胰岛素锌悬液;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来得时)、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长秀霖)、地特胰岛素注射液(诺和平)、德谷胰岛素注射液(诺和达)。
(5)预混型胰岛素(HI):预混胰岛素是将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按一定比例预先混合而成,其起效既有短效或速效胰岛素的特点,又有中效胰岛素的特点,临床既能控制餐前血糖又能控制餐后血糖。短效成分可快速降餐后血糖,中效部分缓慢持续释放,起到代替基础胰岛素的作用。药品上的数字代表了短效和中效胰岛素各种所占的比例,30代表短效30%,中效70%,25 代表短效25%,中效75%,50则代表短效和中效各占 50%。皮下注射后约30分钟起效,最大作用时间在2~8小时,作用持续约24小时。代表药物:
人胰岛素: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30R)(诺和灵30R)、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50R)(诺和灵50R)、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思灵N)、30/7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甘舒霖30R)、40/6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甘舒霖40R)、50/5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甘舒霖50R)、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优泌林70/30)、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30/70(优思灵、万邦林)、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50/50(优思灵50R);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门冬胰岛素50注射液(诺和锐50)、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优泌乐25)、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50R)(优泌乐50)、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优泌乐25)。
预混人胰岛素
30min内起效,2-12小时最大效应,持续最长14~24小时。 代表药有“甘舒霖30R、诺和灵50R”,为短效和中效的混合制剂,以甘舒霖30R为例,其通用名为30/7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其中含30%的短效成份,70%的中效成份,宜在餐前30分钟给药。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10~20min内起效,1-4小时最大效应,持续作用24小时。代表药有诺和锐30(特充)、优泌乐25,以诺和锐30为例,其中含30%的速效成份,70%的中效成份。与预混人胰岛素不同的是,在诺和锐30组份中,速效成份注射后达峰的时间更快,峰值更高,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而中效成份则能持续缓慢的吸收,从而提供有效的基础胰岛素水平。宜餐前即刻给药。
特别提示:同种类胰岛素笔、笔芯、药水颜色是一致的,短效制剂为黄色,中效制剂为绿色,预混30R制剂为红棕色,预混50R制剂为灰色。由颜色也可以区分哦!
吸入制剂
胰岛素吸人制剂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和难点。由于肺泡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在各种非注射途径胰岛素药物制剂中,经肺给药可较为有效的解决吸收方面的相关问题,而且能够使药物更接近人体胰岛素分泌曲线。
口服制剂
由于胰岛素的自身理化性质和胃肠道消化酶对其的破坏作用,口服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非常低,只相当于注射胰岛素的0.5%。目前,研究者们主要利用诸如脂质体、纳米粒、微囊与微球等各种载体减少胃肠道对胰岛素的破坏和降解,并有效促进其吸收。近年,针对胰岛素口服制剂的研究产生了一定进展。
其他制剂
包括透皮制剂、植入制剂等。
版权声明
- 本文作者:Fermi
- 本文链接:https://fermi.ink/posts/2022/03/27/01/
- 转载标题:【转载】胰岛素的分类 —— Fermi
- 许可说明:本站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为博主原创作品,遵循 知识共享(CC BY-NC-SA 4.0)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和本声明!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