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
心肌肌钙蛋白(cTn)T 及 I 较传统的 CK 和 CK-MB 更敏感、更可靠。
在症状发生后 24 小时内,cTn 的峰值超过正常对照值的 99 个百分位需考虑 NSTEMI 的诊断:高敏 cTn 能提高敏感性,就诊时如果指标正常者,需要间隔 1~2 小时复测,根据动态变化情况及时判断心肌损伤。UA 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以及发作时心电图 ST-T 的动态改变,如 cTn 阳性意味该病人已发生少量心肌损伤,相比 cTn 阴性的病人其预后较差。
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水平与心肌坏死范围及预后明显相关。
①肌红蛋白起病后 2 小时内升高,12 小时内达高峰,24~48 小时内恢复正常。
②cTnI 或 cTnT 起病 3~4 小时后升高,cTnI 于 11~24 小时达高峰,7~10 天降至正常;cTnT 于 24~48 小时达高峰,10~14 天降至正常。这些心肌结构蛋白含量的增高是诊断 MI 的敏感指标。
③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升高,起病后 4 小时内增高,16~24 小时达高峰,3~4 天恢复正常,其增高的程度能较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围,其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治疗是否成功。
对心肌坏死标志物的测定应进行综合评价,肌红蛋白在 AMI 后出现最早,也十分敏感,但特异性不强;cTn 出现稍延迟,而特异性很高,在症状出现后 6 小时内测定为阴性者,建议 1~2 小时后再次复查,如仍为阴性可排除AMI,持续胸痛者,应再次复查。cTn 的缺点是 AMI 后持续升高时间可长达发病后 10~14 天,对判断在此期间是否有新的梗死不利。CK-MB 虽不如 cTnT 或 cTnI 敏感,但对早期(<4 小时)AMI 的诊断有较重要价值,一般 3~4 天后恢复正常,若再次升高,提示再发新的梗死。AMI 导致的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有动态变化过程,高峰过后会降落至正常水平,如果是持续低水平的升高,要考虑其他病因,如心肌炎、某些心肌病、心力衰竭或肾功能不全等。
以往沿用多年的 AMI 心肌酶测定,包括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乳酸脱氢酶(LDH),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远不如上述心肌坏死标志物,已不再用于诊断 AMI。
版权声明
- 本文作者:Fermi
- 本文链接:https://fermi.ink/posts/2023/10/31/02/
- 转载标题:【转载】心肌损伤标志物 —— Fermi
- 许可说明:本站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为博主原创作品,遵循 知识共享(CC BY-NC-SA 4.0)许可协议进行许可。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作者,原文链接)和本声明!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